烏桕種子育苗
1、苗圃地選擇。選擇地勢平緩、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塊做育苗地,山地苗圃可選擇水肥條件好的緩坡,沿等高線整地作床。
2、整地作床。在頭年的冬季探翻1遍,結合整地施用硫酸亞鐵30-45kg/hm2進行土壤消毒。為防治地下害蟲,可用呋喃丹15kg/hm2進行土壤處理。同時施入腐熟農家肥15t/hm2做基肥,經犁耙后做成東西向的畦床,苗床高15-20cm、寬1.2m。

3、種子處理。烏桕種子于10~11月間成熟,當黑褐色果殼自然開裂、露出白色種子時即可采收。采收后的果實經脫粒、除雜、晾曬后干藏。烏桕種子外皮蠟質,吸水發芽困難,播前需進行脫脂處理。方法是將種子放入容器內,用50~60℃的熱水加洗衣粉浸泡,邊倒水邊攪拌,讓其自然冷卻后,再浸24h;待種子外層蠟皮發軟后,搓洗種子外皮蠟質,然后將種子清洗干凈。播前經對種子進行消毒,可用0.5%的高錳酸鉀浸種2h;春季播種必須催芽,秋冬季播種不必催芽。
4、播種。一般多在春秋2季播種,如為了避開農忙也可在冬季播種。播種時在苗床上開垂直于苗床走向成10cm寬的播種溝,溝距20~25cm,株距10cm,進行點播,也可撒播,播種量為112.5kg/hm2,播后覆土1~2cm。
5、出苗及苗期管理。播后加強苗圃地水分管理,春播約50~75d幼苗出土。幼苗生長期間加強中耕除草,一般全年進行3~4次。當苗高到10cm時按照株行距要求及時進行間苗、定苗、補苗。同時加強施肥、灌水、病蟲害防治等撫育管理措施,促進苗木健壯生長。一般當年苗高可達60~100cm,可產苗18~22.5萬株/hm2。秋季落葉后即可出圃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