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的特點
行道樹是指種在道路兩旁及分車帶,給車輛和行人遮陰并構成街景的樹種。
行道樹綠帶又稱人行道綠化帶,行道樹綠帶景觀是設在道路的兩例,位于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或外側的帶狀綠化景觀。它是設在人方道與車行道之間的綠化景觀帯,也就是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帶景觀。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夏季行人和非機動車遮陰、美化街景、裝飾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綠化景觀的主要形式之一。
行道樹的特點
1.行道樹樹種的選用
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是道路景觀創造的重中之重,盡量采用鄉土樹種或長期以來已經適應本地生長的外來樹種。如此既可以配合功能的需要,又能創造藝術效果,體現地方特色。行道樹樹種設計要認真考慮,充分體現行道樹保護和美化環境的功能,應選用適應性強、生長迅速、萌芽性強、冠幅大、主干高大挺拔、樹型美、枝葉繁茂、抗性強、耐修剪、病蟲害少、管理粗放、壽命長、無特殊氣味和花粉過敏性的大喬木樹種。最好具有觀葉、觀花等效果的樹種。常用行道樹樹種有雪松、火炬松、油松、南洋杉、香樟、樂昌含笑、圓柏、廣玉蘭、國槐、懸鈴木、欒樹、櫸斑、榔榆、水杉池杉、白蠟、木棉、風本、木波蘿、扁桃、桃花心本、仁面、秋機、盆架子、杜英、海南紅豆、羊蹄甲、合歡、柳杉、很香、白玉蘭、銀、女頁、椰子、大王椰子、假榔、格樹、鵝掌、香、安樹、白棒、薄売山核桃、無患子、臭、泡桐、七葉樹、樓花、金錢松、重陽木、木麻黃、黃途木、三角楓、五角楓、梧桐等。

由于地區不同和各城市的樹種特性不同,選用樹種也不同,例如我國北方多用國槐、烏相、榔榆、櫸樹、銀杏、梧桐、鵝掌楸、欒樹、楸樹等落葉大喬木,有利于行人夏季遮陽,冬季日光浴。在我國南方多選用常綠大喬木,如香樟、女貞、冬青、銀樺、椰子大王椰子、假檳榔等
2.行道樹的規格
為了保證新栽行道樹的成活率,在種植后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綠化景觀效果,還要注意苗木的規格。例如苗木的胸徑、苗木的總高度、冠幅大小、干高、分支情況、土球大小,采用假植苗還是容器苗等都要按規范進行。
為了保證新栽行道樹的成活率,在種植后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綠化景觀效果,還要注意苗木的規格。例如苗木的胸徑應在8厘米以上,如果選用慢長樹作行道樹種植時,苗木的胸徑應在10厘米以上,不宜選用太小或太大的樹木作為行道樹。

行道樹的定于高度,取決于道路的性質、距車行道的距離和樹種分枝角度。有利于雙層車或貨車行走,距車行道近的可定為3米以上。距車行道較遠而分枝角度小的則可適當低些,但不要小于2米。如果人行道上空電線太低,可把樹冠的主枝修剪成“Y”字形,讓電線從中穿過,以保證樹木和電線的安全。如行道樹不影響行車和電線,可任其自然生長,形成自然的樹木景觀帶。
3行道樹綠帶景觀的寬度
帶狀綠化寬度因用地條件及附近建筑環境不同可寬可窄。為了保證綠化帶景觀樹本的正常生長,行道樹綠度不應小于1.5米。即行道樹樹干中心至路緣石外側最小距離為0.75米,若條件允許,綠帶景觀寬度可設計在3米以上。這樣就可以采用規則與自然相結合的布置形式,喬木,灌木,花卉,草坪根據綠帶面積大小。街道環境的變化而進行合理配植。為了體現以上的功能需要,最好提高行道樹綠帶寬度,采用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手法進行設計。

例如林帶式配植方式,行道樹綠帶寬度有6--10米時,在綠帶外緣可設隔離防護設施,其中以高大的落葉喬木為主,地面適當配植常綠樹、綠籬和地被植物,以形成連續不斷的綠化景觀帶,如果行道樹綠帶寬度有30米以上時,以高大的落葉喬木為主,也可以適當配植常綠喬木、綠籬和地被植物,以減少土壤裸露,形成連續不斷的綠化景觀,居住區綠化景觀,公園綠化景觀,專用附屬綠化景觀 等相配合,相互協調,形成統一的綠化景觀系統,以提高城市的生態景觀環境質量。

例如林帶式配植方式,行道樹綠帶寬度有6--10米時,在綠帶外緣可設隔離防護設施,其中以高大的落葉喬木為主,地面適當配植常綠樹、綠籬和地被植物,以形成連續不斷的綠化景觀帶,如果行道樹綠帶寬度有30米以上時,以高大的落葉喬木為主,也可以適當配植常綠喬木、綠籬和地被植物,以減少土壤裸露,形成連續不斷的綠化景觀,居住區綠化景觀,公園綠化景觀,專用附屬綠化景觀 等相配合,相互協調,形成統一的綠化景觀系統,以提高城市的生態景觀環境質量。
上一篇:工廠綠地常用樹種
下一篇:黑松盆景栽培養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