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藥用價值
木槿簡介
木槿(Hibiscus syriacus)來自于錦葵科,木槿屬。別名木棉, 荊條, 喇叭花, 朝開暮落。hibiskos
一種沼澤錦葵;syriacus:敘利亞的。
落葉灌木,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花單生于枝端葉腋
間,花萼鐘形;花鐘形,淡紫色。花期7-10月。
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山東、河北、
河南、陜西等省區,均有栽培,系我國中部各省原產。

主供園林觀賞用,或作綠籬材料;莖皮富含纖維,供造紙原料;入藥治療皮膚癬瘡。
民族藥
【侗藥】龍巴:花、葉主治寧乜崩榜(白帶)。
【哈尼藥】捋區:花、根治痢疾,腹瀉,白帶。
【傈僳藥】爾補子:花治療痢疾,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癤腫。
【苗藥】四季花:花用于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白帶;外治癤腫。
【仫佬藥】彎牡丹:根皮或花用于肺熱咳嗽。
【畬藥】姑婆花:花治咳血,燥嗽,赤白痢;根治療腸風,血痢,赤白帶下,大便燥結。
【水藥】稀飯花:莖皮外用治頑癬,骨折。
【土家藥】插柳卡蒙:花、葉、樹皮治咳嗽,哮喘,擺白,痔出血。
【瑤藥】茶離花:根皮或花用于月經不調;根皮治高血壓,肝炎,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小便黃赤。
【壯藥】白牡丹:根皮或花用于月經不調;根皮外用治各種癬。
【資源志】
根皮、莖皮(木槿皮):甘、苦,涼。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用于黃疸,痢疾,腸風瀉血,肺癰、腸
癰,帶下病,痔瘡,脫肛,陰囊濕疹,疥癬。
根(木槿根):甘,平、滑。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于咳嗽,肺癰、腸癰,痔瘡腫毒,帶下病、疥癬
。
葉(木槿葉):苦,寒。清熱。
花(木槿花):甘、苦,涼。清熱,利濕,涼血。用于肺熱咳嗽,吐血,腸風便血,痢疾,痔血,帶下病
,癰腫瘡毒。
果實(木槿子):甘,平。清肺化痰,解毒止痛。用于肺熱咳嗽,痰喘,偏正頭痛,黃水瘡。
習性
木槿屬暖地樹種,喜光,也耐半陰;喜溫暖濕潤,耐干旱貧瘠;尤喜濕潤肥沃的土壤,抗寒性、萌芽力和適應
性強。能在微堿性和礫質土中生長,但在干旱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耐修剪,易整形。由于種子較少,且易產生
變異,所以多用扦插繁殖。
食用價值
木槿花富含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據測定,每100g鮮花可食部分含水分92g、蛋白質2.5g、脂肪0.3g
、糖類3.2g、灰分1.2g、粗纖維0.8g、鈣14mg、磷56mg、鐵1.2mg,熱量133.98KJ,以及胡蘿卜素、氨基酸
和多種維生素等。

木槿花與蔥花、面粉調制入油鍋炸,名曰“面花”,其味勝過油條,也很可口;摻在豆腐里作湯或直接用其
煮肉片湯,其味清香。
木槿葉中的營養成分與無機元素的含量豐富。木槿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3.72%,脂肪含量達0.79%,粗纖維
含量達9.83%,糖類含量達6.27%,還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鐵、鋅等。
木槿葉是一種很有開發前景的野生蔬菜,木槿的嫩葉可食用,也可作茶。民間常用嫩莖葉做菜,即將采摘
洗凈后的嫩葉經沸水燙后再用清水漂去澀味,可炒食或做湯,也可涼拌。
藥用價值
木槿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花、果、根、葉和皮均可入藥。具有防治病毒性疾
病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木槿花,性平,味甘苦而涼,能清熱、利濕涼血。它的全身幾乎都可入藥。
木槿花入藥叫白槿花,內服治反胃、痢疾、脫肛、吐血、下血、痄腮、白帶過多等,外敷可治療瘡癤腫。

現代研究表明,木槿花含肥皂草甙、異牡荊素、皂甙等,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傷寒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可治療腸風瀉血。
還有專題報道,用木槿花合蜂蜜治療耕牛血痢病,用木槿花與粳米煮粥是治療吐血、下血的良藥。
木槿的果實藥名“朝天子”。據《本草綱目》載,治偏正頭風,烤煙熏患處;又治黃水膿瘡,燒存性,豬骨髓
調涂上。
木槿葉入藥,據《品江精要》載,主腸風,痢后熱渴。據《本草江言》載,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
白積痢,干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灑溫飲。
木槿莖皮或根皮入藥,中藥中的川槿皮即木槿皮,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癢的作用,可治腸風瀉
血、痢疾、脫肛、白帶、疥癬、痔瘡、咳嗽、肺癰、腸癰等癥。
木槿根、皮還可治經痛、跌打損傷、陰囊濕疹等。其根皮在民間用作解熱劑、驅腸(蠕)蟲劑及抗真菌劑。
宿遷長之鴻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經營項目:苗木種植,銷售,花卉種子銷售;園林工程建設,景觀圖
紙設計,標書制作,工程預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苗木價格信息、資源信息咨詢服務。有興趣可以直
接撥打我們熱線電話了解詳情,24小時在線:13372051355 / 17802578711
上一篇:綠化植物常見鑲邊推薦
下一篇:木芙蓉、扶桑、木槿,你能分得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