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蘭病蟲害防治
卡特蘭屬蘭科附生蘭類,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其中哥倫比亞和巴西野生最多。其花色五彩斑斕、花型碩大、氣味芬芳,有“熱帶蘭之王”之稱,哥倫比亞、巴西、哥斯達黎加等國都以卡特蘭為國花。由于病蟲害的侵染,使蘭株部分器官生長受阻,造成蘭花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降低,因此在卡特蘭的日常養護過程中,需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以減少損失。
1、炭疽病
主要侵害卡特蘭的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淺色凹陷斑點,病斑處會產生同心圓狀小顆粒,以后斑點逐漸變大成圓形,斑點顏色逐漸加深,直至深褐色,嚴重時全葉變黑。多為通風不良和悶熱所致,同時氮肥過量也易引起此病菌的感染。
防治方法:除去病葉,傷口處涂抹殺菌劑。加強通風,減少濕度,增施磷、鉀肥,增強蘭花的抗病性。并用多菌靈、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以后每隔10~15天噴藥1次。

2、花枯病
多危害卡特蘭的花或花序,幼嫩的芽也易受感染。感染部分為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色病斑,上面通常覆蓋白色的菌絲體以及小的粉色孢子,嚴重感染能使花在芽期變黃、凋落。此病也能感染葉片,多在受傷組織處出現小斑點。多因花鞘積水、高溫潮濕所致。
防治方法:栽培過程中注意環境濕度不可太高,特別是在夜間溫度較低時。花芽分化期澆水時注意不要把水撒到花鞘中。在植株發病時需剪除病花,每4~7天用80%的代森錳鋅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和澆灌土壤。
3、萎蔫病
主要感染根狀莖,使之變為紫色,輸導組織變為粉紅紫色,也可擴展至假鱗莖和根。由于導管堵塞使葉變灰色、植株枯萎而死亡。
防治辦法:清除病株和帶菌的土壤,用50%克菌丹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浸泡或澆灌土壤。亦可用0.5%福爾馬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