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
植物中稱楓者多矣,楓:美麗而多樣 ,據《說文解字》,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加拿大的國旗上畫的就是楓葉。然而,此楓非彼楓 在中國古代,楓一般指的不是我們現在講的楓,而是指金縷梅科的楓香樹(Liguidambar formosana),“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此詩中的提到的“楓”,也當指楓香,楓香是指楓香樹的樹脂,也稱楓香脂,有香氣,可藥用。《唐本草》《唐本草注》《蜀本草圖經》中記載的都是楓香樹。夏緯瑛猜測,“楓”字右側的“風”可能是從“峰”假借過來的,因為“楓之葉有岐,作三角,猶如山之三峰,故名‘楓樹’”。楓香樹與人們常說的楓分屬于不同的科,形態差別也非常明顯。通常,槭樹屬的楓樹長在北方,如東北、華北,而楓香樹長在黃河以南,華東、四川、廣東、臺灣均有生長。

楓香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最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葉薄革質,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網脈明顯可見;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長1-1.4厘米,紅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偶有皮孔,無腺體;萼齒4-7個,針形,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