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楊的繁殖方法
楓楊喜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以溫度不太低,雨量比較多的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較為適宜。喜光樹種,不耐庇蔭。耐濕性強,但不耐長期積水和水位太高之地。深根性樹種,主根明顯,側根發達。萌芽力很強,生長很快。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及氯氣的抗性弱。受害后葉片迅速由綠色變為紅褐色至紫褐色,易脫落。受到二氧化硫危害嚴重者,幾小時內使葉全部落光。楓楊初期生長較慢,后期生長速度加快。
1.土地整理:雖然楓楊有較強的適生能力,但是在育苗繁殖的過程中還是需要選擇適宜的生長環境和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區進行栽培。先應對土壤進行20~30厘米的深耕細耙,將地下熟化土翻在土壤表層然后澆灌底水。然后將辛硫磷顆粒劑加入細土,攪拌均勻后撒人苗圃,以減少地下害蟲造成的種子受損。再施加腐熟肥、糞肥、有機肥等以改善土壤的種植環境。堆悶風化一段時間后,土壤可以使用。

2.種子采集和貯藏:利用種子繁殖,選擇10~20年生,干形通直,發育良好,無病蟲害的母樹上采種。果實成熟后將果穗采下或等散落地面后掃集。種子采回后可當年播種;也可去翅曬干后袋藏或拌沙貯藏,至來年春季播種。
3.播種:以秋播為好,也可春播。春播時(2—3月)先用60~80℃溫水浸種,冷卻后換清水浸種1~2天,然后按20~25厘米行距條播,每畝播種量8~10千克。發芽后當幼苗高達10~15厘米進行間苗,并做好除草松土、排灌、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每畝產苗量0.8萬~1.5萬株,當苗高1.5~2米、地徑1~2厘米時,可出圃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