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娟花褐斑病,防治
褐斑病
也稱黑斑病,是對比輕易發生的葉斑病,可引發植株提早落葉,影響毛娟發展及枝條扦插成活率,進而降低其不雅賞和應用價值。
1.癥狀首要風險葉片,植物下部老葉最早發病。發病早期葉面發生紅褐色小黑點,后逐步擴展為近圓形,或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病斑直徑2至5毫米。發病后期病斑中心釀成灰褐色至灰白色,邊沿深褐色。

2.發病特點該病首要風險毛娟的葉子,是由杜鵑尾孢真菌侵染釀成的,病菌起頭呈現若干個褐色小點,跟著小點的不竭擴大,病斑彼此毗連成片,發生灰褐色霉菌絲,受害葉片從葉柄部起頭,由綠色變成褐黃色提早脫落,嚴重時影響毛鵑的發展發育和不雅賞價值。
露地栽培的毛鵑一般從4至5月起頭發病,至12月份病害才遏制舒展。溫室栽培的毛鵑全年都可能發病。高溫、濕潤、多雨的情況易致使病害的發生和風行。一般雨季早,風險嚴重,故多雨的情況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風行。多雨、多霧、露珠重時,或一天內澆水太晚,天黑前葉片仍有積水時,都有可能致使病害的發生。
病菌在葉片或病株上越冬,胞子隨風傳布。該病的重發期一般多在高溫多濕季候,溫室中,冬季也有發病現象,一般發展較弱植株、小苗、下部葉片、通風前提較差植株和西洋鵑(與毛娟比擬)發病較重。
3.防治方式
(1)品種選擇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栽培。
(2)增強栽培經管增強植株病蟲害檢疫工作,選用健康無病蟲害苗木栽植。冬季和初春,完全斷根植株上的病葉及地面落葉枯枝(發展期內也可進行)并連系修剪去失落病枝。要注重通風透光,節制濕度,栽培時株(盆)行距不宜過密,夏日要遮陰、防濕、防積水。天天澆水時候不宜太晚,不宜上方澆水,應采納根部澆灌。水的ph值以4.5至6.5為好,要常常澆施腐熟淡薄的有機液肥,以增進植株硬朗,葉片肥厚,提高抵擋力。
恰當增施硫酸亞鐵,多施用充實腐熟的豆餅、蹄甲、魚腥等有機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的比例。
盆栽蒔植者應注重將植株放置在通風杰出的處所,澆水時以連結盆土潮濕為好,忌積水。常常松土施肥,確保植株發展硬朗,加強抗病性。
(3)化學防治在植株展葉時,每半個月噴灑波爾多液一次,持續噴灑3至4次。毛娟開花前后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至800倍液噴灑預防,每周一次,持續2至3次。32%的克菌1000倍液也有杰出的防治結果。
上一篇:秋冬園林養護技術
下一篇:毛娟黃化病,如何防治